回首中意十年人才联合培养成果,共商未来发展新路。10月31日,中意大学校长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及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佛罗伦萨大学4所意方战略合作高校的校长或副校长与会,围绕“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主题展开研讨。论坛上,中意5所高校还签署《联合声明》,承诺将共同推进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
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常务副校长伍江、副校长顾祥林,意大利驻沪总领事裴思泛,博洛尼亚大学校长Francesco Ubertini,都灵理工大学校长Marco Gilli 、副校长Bernardino Chiaia,米兰理工大学副校长GiulianoNoci,佛罗伦萨大学副校长Giorgia Giovannetti等中意高校代表,意大利在华东学者协会主席Andrea Matta、帕维亚大学、同济大学相关院系等中意高校教授代表,同济中意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单位振华重工科技管理部总经理杨宇华等中意企业代表及中意学院师生出席论坛。
钟志华校长首先致欢迎辞,他说,大学是人类的知识产地和精神家园,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更是开导未来的启蒙先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命题。近年来,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携手意大利高校致力于推动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科研和政企项目,开创了中意高校合作的多个先例。他还针对中意高校“如何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议题,提出了“科研与教学结合、跨学科培养、校企创新合作、开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通识教育”四点倡议。
论坛上,同济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及佛罗伦萨大学5校校长或副校长代表各自学校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共同承诺未来将进一步为中意高等教育合作做出贡献,积极探索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联合声明》,5校将在巩固本科双学位项目基础上,拓展硕士和博士层面的合作;推出将教育与科研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项目;构建多学科融合、跨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5校还将努力提升与中意两国业界的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当天,中意高校的校长们聚焦两大重要议题展开圆桌讨论,一是“跨学科人才联合培养与科学研究”,另一个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副校长顾祥林分别参与两圆桌论坛,介绍同济大学近年来在这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4所意方高校校长、副校长及中意合作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做法,以及从多个视角阐述了对这两个议题的诸多思考。校长们认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有助于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式,针对棘手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应该大力予以鼓励。未来倾向于在学科的国际化、学生学历多样化、跨文化教学及与教授间的交流方面建立更加密切联系。针对产学研合作,大家表示,如何达到校企合作最佳的合作模式、建立与不同伙伴的最佳组合、提升大学的自身功能、体现大学的教育最大化无疑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应该大力拓展与业界的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意本科双学位项目的中国和意大利学生代表也在会上发言。中意校长师生共同合影,共同祝愿中意学院未来发展美好前景。
同济大学中意学院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学校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力量,肩负着重大使命。上海正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而意大利则是创新大国,在此背景之下,非常有必要梳理中意高等教育资源,探索跨学科人才联合培养与科学研究,以进一步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与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要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支撑,论坛同时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新形势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以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来,同济对意合作作为中意高校合作典范,受到中意两国政府、各界的关注与支持。2016年9月,意大利总理伦齐访问同济大学,为中意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揭幕。10月26日至28日,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意大利教研部部长贾尼尼共同出席中意创新周活动,参加了意大利那不勒斯学城首届中意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见证米兰理工大学与同济大学共建Innovation Hub(创新工场)揭幕仪式,并在都灵理工大学与同济大学中意校友亲切会面,期间多次提及同济大学中意学院成立十周年成果,对未来十年中意间教育合作寄予厚望。同济大学常务党委副书记方守恩率同济大学代表团一同参加了活动。
2016年中意学院已开展了包括中意校长论坛在内的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教育文化类周年庆典活动。当天下午,代表团赴同济博物馆参观了“同济大学中意学院十周年特展”并欣赏了同济音乐系教授室内乐演出。31日晚上,同济艺术节活动、中意学院十周年庆原创舞台剧《穿越真爱》在129礼堂演出,为同济师生献映中意文化碰撞精彩表演。